13、“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
——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
材料二 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是项特权时才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外交志(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并谈谈你对“革命外交”策略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从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可以理解革命外交为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但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列强的态度是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经济上配合;主要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第二小问,其维护领事裁判权是为了维护在华的利益;其在经济上对中国配合是因为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不同国家态度不同是因为列强在华利益不同。第三小问,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积极方面从政治、外交、经济上分析,局限性从改订新约的目标没有实现方面考虑。
答案: (1)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
理解: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但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
(2)态度: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经济上配合);主要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
原因:维护列强在华利益;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列强在华利益不同。
(3)影响:改订新约运动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民意,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赢得部分主权;实现了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改订新约运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