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1.【答案】(1)反映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理论依据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
(2)反映维新派对农民持恐惧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材料一反映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材料二反映维新派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材料三反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材料四的观点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不可能走得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第(1)问,可联系教材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可判断其理论依据是西方的政治学说。第(2)问和第(3)问,从材料二的“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可以看出他担心农民起义危及统治;从材料三的“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可以看出他想通过向帝国主义借款来维护统治;进而归纳出维新运动的缺陷。第(4)问,胡适的观点是假如维新措施不被废除,实行二十年新政,或许可以使中国富强,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叙述理由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