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
A. 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 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 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 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2.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 中体西用思潮     
B. 维新思潮
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
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
A. 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
C. 孔子主张
D. 封建专制
4.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从“师夷长技”向“维新变法”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 西学的广泛传播
C. 新兴经济因素的成长
D. 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6.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7.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应该是张之洞 (  )
A. 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B. 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
C. 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
D. 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9.“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力求讲求……惟恐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顽固派
D. 立宪派
10.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
A. 魏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郑观应
11.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此论主张的是(  )
A. 共和
B. 民主
C. 帝制
D. 自由
12.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 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 改造国民的素质
C. 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 新文化的融合性
13.下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  )
 
A. “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
B.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C.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4.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 )
A. 设议院,定宪法
B. 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 兴民权,易旧俗
D. 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1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  )
A. 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 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其中“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
18.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
A. 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 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
C. 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
D. 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
19.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 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0.梁启超评价康有为:“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这里强调了康有为(  )
A. 根据国民的传统习惯宣传变法
B. 重视国民公德和团体观念教育
C. 结合国民的感情和本性作引导
D. 以儒家思想为宣传变法的载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