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淮阴侯列传》有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恨
B.众辱之曰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晨饮蓐食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①汉王之入蜀②上未之奇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有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3分)
 
(2)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3分)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答案及解析:
16.
7.B(众,当众)
8.C(助词,都表示定语后置。A项,①就,表示承接,②是,就是,表示判断;B项,①以(之)为,②认为;D项,①主谓之间,取独,②代词,代韩信。)
9.B(不一定想到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毫不犹豫”与原文“熟视”不符合。接受侮辱重点是表现韩信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忍让之心。)
10.(1)我告诫田先生不要讲的原因,是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3分)
(2)在击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就让部将率领他的军队返回魏国,而公子独自和门客留在了赵国。(3分)
(3)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可是汉王不重用自己,就逃走了。(4分,“度”、“数”、宾前各1分,全句句意正确并通顺1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