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烟墅杳”到“江天晓”,天色由朦胧转为晴朗,以景物色调暗写“雨后”。
B.“碧”以颜色代指“草”,“萋萋”和“乱”渲染,“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意同之处。
C.用“庾郎”之典,想象穿着人仕青袍的少年置身眼前春色,以此赞赏春色美好。
D.该诗描写暮春时节的“草”,突出其勃勃生机,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
15.结合全词,参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谈谈你对“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理解。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解答】(1)D.“一扫类似诗词伤春的灰暗色调”错,“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和“嫩色宜相照”中的“嫩”相比,从草的由嫩变老,表达了作者的伤春。
(2)“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实质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得以成立的前提性假设,而“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的前提是“王孙”有约在前或有承诺在前,只是约期既到,犹不归也,故怨。


答案
(1)D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的文化心态是游子应在春季初到即归家;王孙是游子的代名词,他虽然承诺按时如约归家,但是现在春天将尽,他似乎忘记了归期;“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既表达了春天逝去的忧伤,又表现出游子未归的惆怅。


译文
    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
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