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论语》十二章的练习有参考答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5)—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答案: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gōng;dǔ
3.答案:C
解析:C项,正确划分应为:择其善者/而从之。
4.答案:D
解析:D项,知:知道;A项,而:表转折/表并列;B项,从:顺从/采纳,听从;C项,为:成为,做/替。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名词作状语,按时。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D项,“志”指志向。
6.答案:(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近2500年,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成熟。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感悟,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示例】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和出众的天赋,大家都羡慕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开场白的能力。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题目中要求的“精彩”二字。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①字数相等,结构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且不能重复。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时,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二,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势,要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题干要求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7.答案:(1)①法度②能忍受③改变
(2)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②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A
(4)B
(5)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章。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就像读《论语》,即使你过目不忘,学到的也只是别人的东西。只思考而不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我们如果能够参考前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则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解析:(1)略。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词:愠、笃、切。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不愠”,即不恼怒。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从学习、个人修养两个方面来归类。其中②③④⑥⑦都是在讲学习,①⑤⑧⑨都是在讲个人修养。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阐述观点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谈自己的感受,进行个性化解读。可以从学习、修身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8.答案:(1)①难道②装上箭羽
(2)A
(3)驾驭狂马不能放下马鞭子,正在拉开的弓不能用檠来矫正。木料经墨线比量过就能笔直,人接受谏言就能变得圣明。
(4)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辨驳。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汝何好乐”是宾语前置句,语序应调整为“汝好乐何”。A项,“何学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语序应调整为“有何学”。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词:释、策、直、圣。
[参考译文]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说:“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呢?”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刻苦学习,别人难道能赶得上你吗?”子路说:“通过学习难道会变得更好吗?”
孔子说:“国君如果没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就会失去正道,读书人如果没有能教导他的朋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驾驭狂马不能放下马鞭子,正在拉开的弓不能用檠来矫正。木料经墨线比量过就能笔直,人接受谏言就能变得圣明。接受知识,重视学问,谁能不顺利成功呢?毁弃仁义,厌恶读书人,一定会受到刑罚。(因此)君子不可以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矫正自然就是笔直的,砍下来做箭杆,能够射穿犀牛皮。根据这个现象来说,哪里用得上学习呢?”孔子说:“给做好的箭栝装上箭羽,将箭头打磨锋利,这样再使用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再次拜谢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4)本题考查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孔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特点来回答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