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小题。(20分) 冬至 筱敏 ①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很深。在楼影里匆匆地走过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小题。(20分)
冬至
筱敏
①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很深。在楼影里匆匆地走过,倒像是在峡谷里走过,风很凌厉地迎面而来,带着一种怪异的声音。许多人就此伤风了,我当然也是。探一探额上的温度,就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对比起冬季忧郁症,伤风实在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情,为此我该感到幸运。
②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都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像是生病的时候,人们才记起了自己的身体,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
③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所有的楼影都连成一片,很沉的无边无岸的一片。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④于是,我们回家。
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蜷缩成蛹,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⑥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了多么遥远,去到了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走的那一条河里。如是,在距离太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⑦在冬的日子里,想着家这个字,始终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像一团根须,乱乱地纠合在一起,终究理不出头绪。每一脉都会引你走得很远很远,很深很深;每一脉都会使你迷失,进入一片混沌。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的难以言表,一样的不容亵渎,一样的足以耗尽一生,一样的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⑧有一句老话叫“叶落归根”,说的就是冬的事情,说的也是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恒定的是什么呢?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信仰那团纷繁茂密理不明了的根须。
⑨远古的时候,我们曾经拥有过多么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现在我们不再有了。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如同我们一件一件地加衣服。现在,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我们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根本”呢。
⑩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入冬了。万物都开始休眠。人的心也静下来了么?日子很冷。然而此后,日照却该一日一日长了。
(选自《筱敏的博客》,内容有删改)
10.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铺陈艺术。
11. 概括第七段中“困惑”的内容。
12.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3. 文章以“冬至”为题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答案】11. (1)对物象描写细腻形象,选用精准恰当的动词,写出了世间万物不同的“回家”方式。
(2)采用拟人修辞,赋子万物以人的情态情感。
(3)“回家”运用了反复修辞,且独立成句,强化了“回家”这一行为。
(4)运用铺排(排比)句式,语意连贯有气势,突出了天地万物都要“回家”的现象。
(5)句式从短句到长句,表现出情感从平静走向绵长深沉。    
12. (1)东西方的人都在寻找最终的归宿;却-个向上走向上帝,而一个向下走向家族。
(2)落叶未必归根,我们水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还是坚定地信仰我们的家,我们的出处。    
13. (1)“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结构上,是对文章标题和开头部分的呼应。
 (2)从内容上看,万物休眠,人心沉静,这是对回家最好的总结,以此点出了文章“回归与坚守”的主旨。
(3)“日照却该一日一日长了”,预示着春回大地,预示着美好春天的到来,为文章增加了明朗的色彩,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14. (1) 表示冬至这个节气的到来。
(2)冬至是回归的节日,预示着万物都将回归出处。
(3)冬至是回家的节日,人们将在这个日子回家,团聚。
(4)冬至是个传统节日,对这个节日的传承,表达了我们对民族传统的坚守与信仰。
(5)冬至过后,就是春天,意味着苏醒和新生,意味着远方和未来,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期盼。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