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课内文言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B. 不如因善之                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C. 沛公则车骑                项王则受璧,之坐上
D. 沛公已去,至军中          道芷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A项,前句句意为: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后句句意为: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谢”均为“道歉”。
B项,前句句意为: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后句句意为: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遇”均为“对待”。
C项,前句句意为: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置:放弃。后句句意为: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置:放置。
D项,前句句意为: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后句句意为:取道芷阳,抄小路走。“间”均为“从小路”。
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1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疑其有改悔,复请之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而卒惶急无击轲
C.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笑                   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A项,前句句意为: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乃:连词,于是,就后句句意为: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乃:副词,竟然。
B项,前句句意为: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介词,按照。以:后句句意为: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以:连词,用来。
C项,前句句意为: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因:连词,于是。后句句意为: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因:介词,凭借。
D项,前句句意为: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而:连词,表修饰。后句句意为: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D。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3.下列关于文中划线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缒而出”“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济而夕设版焉”中划线的字“夜”“东”“西”“朝”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B. “敢烦执事”“焉用亡郑陪邻”“阙秦利晋”中划线的“以”字都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中划线的“以为”“东道主”“行李”在句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
D. “若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远”“阙秦以晋”中划线的字“亡”“鄙”“利”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有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用法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判别词类活用可以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也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动词活用、数词活用。
A项,“西”不是名词用作状语,“西”解释为西边的,作定语修饰“封”,即西边的疆界。
B项,“敢以烦执事”中的“以”是介词,用,“以”后省略“之”。
D项,“鄙”是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故选C。
【点睛】词类活用需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活用的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活用的类型有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的类型有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14.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秦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B. 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D. 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错误,社:土神稷:谷神。
故选D。
【点睛】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