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乡规民约在婚丧嫁娶、分家析产、孝道敬老等事务中积累了一整套调整和解决纠纷的规则,并且在私人生活领域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出于“法不外乎人情”,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又有过分强调自治而漠视国家法律权威、倡导息讼厌讼而忽视人们法治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等消极因素。乡规民约植根于特定乡土社会,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同,乡规民约所倡导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价值理念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并形成道德、舆论等制约机制,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下,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一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
(3)某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留守的以孩子和老人居多。针对这一情况,为该村拟定两条恰当的村规民约。

23.(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乡规民约和现代法治在约束机制、人情和法治的关系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发生冲突。
③现代法治和乡规民约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乡规民约能够弥补现代法治的不足,二者在公平观等价值取向上有一致之处。
④不能把乡规民约与现代法治对立起来,而是要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①立足社会实践,根据当代乡村社会变迁的特点,立足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对乡规民约进行修订。
②批判继承,继承和弘扬乡规民约中的传统美德,剔除陈规陋习。
③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广泛参与和拍板定案,使乡规民约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对接,为乡规民约注人时代精神。
(3)答案示例:①尊老爱幼入头脑,赡养父母尽孝道。
②进城务工勤致富,挣钱勿忘把家还。
③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有无相济。
④家中老人孩子若有病者,直系亲属须每月至少回家一次。
⑤不关爱孩子和老人的,用村广播进行通报(或视情况暂缓享受村里的相关优惠政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