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在唐代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管辖。公元9世纪以后,南诏国(今云南境内)日益强大,不断骚扰安南地区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在唐代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管辖。公元9世纪以后,南诏国(今云南境内)日益强大,不断骚扰安南地区,掠夺人口和财富,最终导致两国爆发一场历经十年的战争。战时,安南前线唐军的粮草物资主要经陆路从中原和江南地区运至,补给常常不及时。战争胜利后,为巩固安南边防,大唐在公元868年的四月至九月,打通了从行胶州(今广西北海市)至武安州(今越南海防市)的海上航线(图甲),史书记载“…疏凿‘天威径’、以通南海之利…”。这条航线后来成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明显的工程遗迹,关于“天威径”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图乙甲处),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威径”是开凿于半岛中部的人工运河(图乙乙处)。
 
(1)简述战时安南前线唐军粮草物资常常补给不及时的原因。
(2)说明行胶州至武安州海上航线沿海岸延伸的原因。
(3)若“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指出海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4)有学者认为“‘天威径’不可能是开凿于江山半岛的人工运河”。请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

21.(1)战争时间长,粮草消耗量大;安南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农业落后),粮草生产不足;距离中原和江南补给区路途遥远,当时陆运速度慢;安南北部群山环抱,地势崎岖,使得陆路转运异常艰难;运输方式单一,依赖陆运(运输量小,没有水运与江南相连)。
(2)(唐朝时期的船舶抗风浪的能力弱)海岸附近的风浪较小,航行比较安全;遇到危险时可以尽快赶到港口停靠;船舶小,补给能力差,沿海岸航行利于就近获取补给(寻找补给点);可利用沿岸的地物标志进行导航,不易迷航。
(3)潮汐影响施工(一天中可施工时间短);南海海域夏半年台风频发,风浪大,施工不安全;岩石坚硬,缺少海上施工的有效工具与方法。
(4)在当时在陆地上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巨大,五个月难以完成;半岛中部海岸处红树林广布,阻碍航行;如果是开凿人工运河,至今应该遗留有少量工程遗迹。
解析】(1)由材料可知,安南为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唐代时该地区农业落后,不是主要粮食产区,粮草产量低;而此次战争历经十年,战事时间长,粮草消耗量巨大;战时安南前线唐军粮草物资由中原和江南地区补给,路途遥远;且主要经陆路运送,速度慢,运量小,运输方式单一。由图甲可知,安南北部山地众多,地形崎岖,为中原和江南地区转运粮草至安南的必经之地,陆路运输条件差。
(2)唐代,受造船技术限制,所造船只抗风浪能力弱,为保证航行安全,故沿风浪较小的海岸附近航行;所造船只小,补给能力差,沿海岸航行可及时靠岸补给物质。海上航行可能面临各种危险,沿海岸航行可在遇险时及时找到港口停靠。当时航海技术落后,在海上航行容易迷失方向,沿海岸航行可借助沿岸陆上地物进行标记导航。
(3)受潮汐影响,当海水上涨时,不利于海上施工,一天可施工时间短由图可知,“天威径”位于北部湾,属南海海域,夏半年台风多发,海上风浪大,严重影响施工安全。海中礁石,岩性坚硬,同时又位于海洋之中,受技术水平限制,海上开凿施工难度大。
(4)由材料可知,打通该航线历时约5个月;陆上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巨大,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难以在5个月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由材料可知,该航线缺少明显的工程遗迹,人工开凿运河的可能性很低。由图乙可知,该半岛中部海岸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区,严重阻碍过往船只航行,故在此开凿人工运河的可能性很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