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7、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7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才首倡白话文,故维新派剑办的《时务报》不是通俗性报刊,而是文言政论性报刊,A项错误;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就已开始办报,而《时务报》在1896年创办于上海.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报刊刚起步,中国人需求量有限,D项错误。
8、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8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中“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显然是指政协会议的民主气氛,正确;B、材料未涉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知识点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指的是政协会议的召开,排除;D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 故选A.材料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可见这是政协会议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第一届政协会议意义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应当注重对第一次人大与第一届政协的比较记忆.
9、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

 

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9 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从 1985 年至 1989 年我国物价浮动较大,这一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对物价变化的影响作用,C 项正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