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图是周王家庙布局示意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下列有关昭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朝
A.王权借助神权加强统治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确立了“家天下”制度
2.下图是周王家庙布局示意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下列有关昭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父子同列祖孙异列的神主摆放秩序B.肯定了昭穆对兄终弟及有积极作用
C.印证了天子-诸侯-卿-士等级的存在D.以区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之序
3.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B.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D.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
4.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道:“在隋唐之际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这一看法
A.肯定了科举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B.是对三省制下相权制约君权本质的评价
C.否定三省制下中央运行机制的设置D.忽略三省制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实质
5.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封建桎梏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6.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B.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D.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7.明代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当时内阁
A.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D.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8.作为早期国家的一种形态一一希腊城邦,城(城堡)与市(商业)只是其一个外显的部 分而已,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国家都可称为城邦,只有形成了公民集体的城市国家,才是城邦。结合所学可以说明希腊城邦公民
A.由本城邦所有成年男子组成 B.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C.直接积极参与商业贸易活动 D.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城邦军事事务
9.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进行表决;五百人议事会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审查也是一种例行行为,一旦发现公职人员有失职行为,都会依法惩处。这表明雅典
A.公职人员缺乏人权保障B.权力机构间相互制约
C.轮番而治得到有效贯彻D.从制度层面保障民主
10.古罗马的法律规定:“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面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D.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11.“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12.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B.通过《权利法案》
C.君主“统而不治”D.1832年议会改革
13.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由于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必须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
A.国王掌握最高行政权B.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
C.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D.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