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

31.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孙衍、张仪也通过过人的辩术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风云人物。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成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买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旨,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和意义。(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10分〉
 
31. 答案(1)原因: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各 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6 分)
意义:推动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 才;百家争鸣,推动文化的繁荣;自尊自主精神,塑 造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影响后世。(6分)
(2)特点:注重对治国兴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 题)。(6分)
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 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每点2分, 任答两点4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是 一个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代可知,当时 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根据材料一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 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 "可知,各国相继推行变
法,重视招揽人才;根据材料一''随着聚徒讲学风 气的盛行……'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可知,随 着私学教育的发展,本来为贵族阶层的士人把文 化传播到了民间,学术开始下移。第二小问,根据 材料一"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 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 "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 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 意识仍然长期存在''可知,士阶层的活跃一方面推 动了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才,另一 方面士人的自尊自主精神,有利于塑造知识分子 的品格,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 阶层的活跃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利于 思想文化的繁荣。第(2)问,第一小问,总结概括 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主要 体现在注重对治国兴邦的研究,社会责任感强烈, 崇尚实用。第二小问,可结合传统儒家思想的影 响和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总结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