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

10、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答案:C
解析:“宜先求富强”说明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说明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由此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
答案:B
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倡导了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孙中山晚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12、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渊源,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共和是历史传统,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孙中山意在为他的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并非继承发展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