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作为标志。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阶段,以工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作为标志。第三阶段,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大量的服务性行业,并逐渐占据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同生产活动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相适应,可以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到高水平均衡有序演变的规律性。

——费希尔《进步与安全的冲突》

材料二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

 

——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从制造业本身来说,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整个产业的规模已经做到世界第一。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长期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观点是脱离实际的。

——苗圩解读《中国制造2025》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二战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如何?这一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判断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什么?(2分)

17.(18分)
(1)关系: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4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分)
(2)原因:工业化促进生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2分)
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结构多层次化;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及其弊端。(4分)
(3)趋势: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大幅提升。(2分)实质: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反映。(2分)
(4)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2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