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23. 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 B. 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
C. 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期间出现了“该现象”,因此对其解读也应从一战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区位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排除A;国内战争和列强侵略两个因素都不是在一战期间才出现的,所以不能最合理的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D。
24. 对下表关于护国运动胜利原因的表述,解释合理的是(  )
著作 观点
董方奎《梁启超与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锷。蔡锷在云贵诸军中的崇高声望,团结各派势力,发动了云南起义
张世斌、周玲《护国运动胜利因素探析》 孙中山早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就开始继续从事反袁活动,号召党员“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护国运动)”
李小峰《护国运动中华侨的重要贡献》 广大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
 
A. 蔡锷的声望 B. 孙文的呼吁号召
C. 合力的结果 D. 侨胞的全力支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表格内容可知,护国运动的胜利是由于以下综合的原因,“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锷”“孙中山……共图三次革命(护国运动)”“广大海外侨胞、侨团及留学生……强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国内的护国讨袁战争”,体现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为胜利的一个具体方面,单凭任何一个因素均无法导致护国运动胜利,选项A、B、D排除。
25. 从1912—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达86项之多,主要包括简化企业注册手续、提供资金信贷、减免捐税等。这些法规和政策
A. 改善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 B. 扭转了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C. 使中国经济摆脱了半殖民地特征 D. 彻底清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1912—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达86项之多”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颁布的法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善了发展环境,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情况,B错误;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经济摆脱了半殖民地特征,C错误;“彻底清除”过于绝对化,D错误。
26.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D.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文化的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故答案为D项。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体制,不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