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9-12题。(15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连月不开(    )
(4)春和景明(    )
9.【答案】(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属”,通假字,通“嘱”,嘱托;“大观”,壮丽景象;“景”,日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答案】(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还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字词:“异”不同;“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C项“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错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作者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岳阳楼记》有什么不同?(4分)
【链接材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2.【答案】链接材料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链接材料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知,链接材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岳阳楼之雄壮。《岳阳楼记》写岳阳楼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并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自己的政治抱负。链接材料除了写岳阳楼,还写了膝王阁和黄鹤楼。写后两者,是为了与前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岳阳楼的景色更加雄奇壮丽的特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