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征于色(    )
(4)空乏其身(    )
9.【答案】(1)“曾”同“增”,增加  (2)“拂”同“弼”,辅佐  (3)征验、表现  (4)使……受到贫困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答案】(1)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们的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
(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还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翻译。
1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结论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分)
11.【答案】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梳理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文章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事。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即可。
12.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12.【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的能力,难度适中。结合题干,找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亡”,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