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东海兰陵人也。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望之,东海兰陵人也。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邑公主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闻之,使侍中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望之即视事。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遂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公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公主。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天子从其议,征少主还。汉遂不复与结婚。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敝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翁归靡:乌孙国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B.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C.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D.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B.左迁,指贬官,降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序言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望之喜爱读书,获得赏识。祖上世代务农,但他却喜欢读书,受人们的称赞;宣帝了解到他有才干,想任命他为左冯翊。
B.萧望之敢于进谏,被人记恨。霍光执掌朝政,因曾有人要谋害自己而加强防备,萧望之向霍光进言劝谏,被霍光记恨。
C.萧望之反对联姻,获得采纳。成亲的汉朝公主到了乌孙国后,乌孙国内发生内乱,皇帝召大臣商议,萧望之反对联姻。
D.萧望之尽心为国,获得信任。与另外三人用古代的制度劝勉和引导元帝,在许多方面都想有所纠正,元帝对他们非常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2)望之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