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9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iPhoneX 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
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唯一对应。通常情况下,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搜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搜集、处理和利用相比,它所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甚至个人生命安全问题都将大得多。
记者: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一旦他国厂商广泛搜集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
(《数据人》),第273 期,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个人信息的“唯一 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C.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唯一对应。
D.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场消费可以刷脸、酒店住宿可以刷脸、食堂吃饭可以刷脸、银行取款可以刷脸。
B.人脸识别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是因为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不需要接触设备。
C.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D.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搜集、处理和利用。
6.利用个人生物信息有什么利弊?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4.答案: B[解析]“虽然可以避免用户”这里的“避免”用词不当,根据原文,是“降低”,而非“避免”。
5.答案: C [解析]以偏概全,原因还包括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6.答案:
好处: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
弊端:①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搜集、处理和利用相比,它所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甚至个人安全问题都将大得多。②包括生物信息的个人信息一旦被国外厂商广泛搜集利用,可能会给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每点2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