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理解不当,作者的情感主要是悲愤,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日寇暴行的声讨。文中并没有体现“世人的冷漠无情”。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由文本“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可知,文章开头描写园中的红花绿叶,紧接着写到被日寇轰炸后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震落的屋瓦摇摇晃晃的绿栏杆,通过写生机勃勃的花叶和日寇轰炸后的废园形成对比,凸显日寇的罪恶。
文章中间,由文本“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可知,这是用开得正好的花、生机勃勃的绿叶来表现少女的青春美好和对未来的希望;“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只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这是用生命力旺盛的绿树红花反衬少女惨死的悲哀,表现人在战争中的渺小和脆弱,凸显生命被践踏、被毁灭的悲剧。
文章后面,由文本“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可知,运用拟人手法,借花的摇头、叹息、寂寞和悲戚间接抒发作者的悲伤之情,进一步控诉日寇残杀无辜的罪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文章内容和叙写角度方面探究文章主要描绘了“废园”的景象,却为何以“废园外”为题。
从内容看,文章叙述作者散步来到废园,从墙的缺口望见园中欣欣向荣的花木和四周的残破景象,进而想到前几日的惨剧,最后再回到眼前,写夜色下自己的所见和所感。由此可见,文章主要是想通过写废园的景象,来表达“废园外”的“我”的感受。写“废园”之景是手段,“废园外”的感受是目的。
从叙写角度看,由文本“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夺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可知,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描述废园内所见之“景”,但却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叙述废园里的“事”,描写了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被窒息而死的惨象。在写作中,作者有意将自己远离,以一种貌似平淡的笔墨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感,但平淡文笔下其实饱含着浓郁的爱心、深沉的伤痛和对生命的思考,从而实现了以小见大,由个别到整体的意义升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