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结合“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群体认同,让这些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收获了庞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功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分析,“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之所以“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是因为“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群体认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错误。应该是“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事例论证不能增强文章的权威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选项内容移花接木。“满足时尚追求、凸显文化内涵的特点”使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谋而合;“使中国品牌告别‘土味’‘过时’的标签”,“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是“良好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态度”。
B项,强加因果。结合“某种程度上,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消费潮流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的结果;另一方面,新的消费潮流的兴起也让更多新生代消费者相信,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潮流可以土生土长,时尚也能风起本土”分析,二者是阐释与被阐释的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C项,“如果……就……”错误,充分条件表述成了必要条件。文中“需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市场、用好文化资源”。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