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发端、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礼者,明贵贱、辩等差,使亲亲有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发端、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礼者,明贵贱、辩等差,使亲亲有衰,尊尊有杀,而要体现这种礼则是通过不同等级贵族礼器用数的差别:在这些礼器中,鼎是荦荦大者。鼎的原始功用是炊煮食物,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代表性用具,足可体现我们“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进入礼制社会后,鼎主要用以炊煮、盛食肉类,而在当时用鼎食内是贵族的特权,不同等级贵族所能享用的肉食种类也不一样,因此,鼎既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特性,又体现了严明的等级观念。
鼎从普通炊器发展为重要礼器,进而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其延续使用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尚无其他器物可与之比肩。因此,鼎一度被称作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鼎也由此被附加了诸多的文化属性。《说文解字•鼎部》:“(鼎)和五味之宝器也。”《子夏易传》:“天下者神器也,鼎者大器也,其治之者必有法也,故以治最为法焉。”以治鼎之法推于治天下,突出“和”字,即调和各种不同理念,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状态。因此,鼎代表了和谐有序;《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拥有九鼎成为有政德的表现,鼎也成了为政之德的载体,尤其反映了周代以来所形成的敬天保民的德治观念,为后世所继承,由此,鼎成了德的化身;《周易•杂卦》:“鼎用以烹,则取其新洁也。”鼎卦在革卦之后,是变革之后的建设。凡事有破有立,革为破,则鼎为立,所以取其新。《周易注》所谓:“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制齐明”,因此才有“革故鼎新”之意。鼎本身具备化生为熟的能力,也使其具.备了改革、进取的含义。
鼎所包含的这些文化属性无疑深深契合于我们传统文化之精髓。和谐有序,导之社会关系,则是以“仁义”为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导之人与自然关系,则是寻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与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德”,于统治者来说是高明的治世法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个人来说,则是极力要去达到的品格修养,以“温良恭俭让”之标准时刻修行,至于二千余年来所一直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只是传统进德修业的一部分。革故鼎新,则使我们不團成规,大胆创新,不为陈腐的事物所羁绊。总而言之,唯有进德修业,提高个人修养,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进而不断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三者相互联系、统一,形成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鼎所代表的这些文化属性来源于自然运行法则,也即是古人所说天道,本乎天地之道而效行之,即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这才是鼎自产生到现在使用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
鼎在整个商周时期占据青铜礼器的核心地位。如今虽然风光不再,但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所尊崇的“周礼”便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信仰,作为承载“周礼”的核心器具,鼎亦如影相随,挥之不去,伴随历代统治者祭祀神衹和先祖的礼仪活动,沿用至今。
(摘自《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最开始用于炊煮食物,夏商周时期成为了一种用以区分等级的贵族礼器。
B. 自“罢黜百家”以来,“周礼”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信仰。这是鼎沿用的原因之一。
C. “和谐有序”、“内政以德”、“革故鼎新”等文化理念均来源于古人对鼎的理解。
D. 鼎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效行“天地之道”,在当代社会也还有其现实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鼎的文化属性为中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多角度详细论证了鼎深刻的文化内涵。
B. 文章先交待了鼎的文化属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这些文化属性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
C. 第二段主要采用引用论证,阐述了鼎具备各种文化属性的原因及其内涵,将论证推向深入。
D. 首段运用对比论证,将食器鼎和礼器鼎的不同功用进行对比,论证了鼎由食器到礼器的演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承载“周礼”核心器具,鼎虽然沿用至今,但已经失去了其作为贵族礼器的功用。
B. 鼎所蕴含的“和谐有序,天人合一”理念与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C. 《周易》中鼎卦在革卦之后,由此可见,《周易》认为只有先破除故旧,才能“取其新”。
D. 鼎的文化属性来源于自然运行法则,揭示了最根本的社会规律,这是它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文化理念均来源于古人对鼎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鼎也由此被附加了诸多的文化属性”可知,这几种文化理念并不是来源于人们对鼎的理解,而是人们后来附加在鼎上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首段运用对比论证”错误。结合文本首段内容分析,文章首段阐述了食器鼎到礼器鼎的转变,但并未将二者进行对比,论证手法分析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理念与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理念是相同的”错误,结合“这与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分析,两者理念有相似之处,但并非相同。
C项,“《周易》认为只有先破除故旧,才能‘取其新’”错误,根据原文“鼎卦在革卦之后,是变革之后的建设。凡事有破有立,革为破,则鼎为立,所以取其新。”《周易》并没有认为破除旧故是“取其新”的必要条件。
D项,“揭示了最根本的社会规律”无中生有,根据原文“鼎所代表的这些文化属性来源于自然运行法则,也即是古人所说天道,本乎天地之道而效行之,即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可知,文中没有说“揭示了最根本的社会规律”。
故选A。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