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2)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3)——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4)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妈妈我想……
(5)“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6)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7)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8)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9)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10)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妈妈我想你。
(11)“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12)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13)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14)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15)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16)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17)在朔风呼号中,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秋天的谷物一堆一堆金黄,零落的炊烟中,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16版《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2)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为文章营造了意境,奠定了情感基调。
B. 作者回忆儿时母亲不在身边的恐惧,以自我凸显他人,旨在表现脆弱害怕时孩子的无助和对母亲的思念。
C. 文章第(12)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写出了“妈妈我想你”几个字中蕴含的深切的悲痛和强烈的思念,让人无比震撼,充满感动,难以自持。
D. 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首尾呼应,共同渲染出萧索、肃杀的氛围,作者借此来表达真实的文字使人心生震撼,充满敬畏,印象深刻。
8. 文章首段写道“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结合全文分析其“特殊”之处。
9. 文中作者为什么写颜真卿的《祭侄稿》和司马迁、方苞的文字?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7. D    8. ①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立在一座矮坟前。②墓碑的背后有一行涂改液写的歪歪斜斜的字。③在歪歪斜斜的文字背后,寄托了孩子对母亲最真挚的爱、思念和自己的忧伤与无助。④文字真实而有力量,体现了汉字的伟大、尊严、高贵,这是对汉字的尊重。    
9. ①类比,和孩子的字一样,都是字字血泪发自真情,动人心魄;/突出了主旨——文字发乎真情,才能感人;与下文现今时代社会中挥霍、歪曲、作假、不尊重文字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③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