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太宗论 宋 孔文仲 缙绅之论,皆以为唐太宗之德业,可以追迹三代之盛王;予以为太宗特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耳。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太宗论
宋 孔文仲
    缙绅之论,皆以为唐太宗之德业,可以追迹三代之盛王;予以为太宗特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耳。
    太宗当隋氏之乱,辅翼高祖起义晋阳,以一旅之师转战天下,所向必败其军,取其将,包其地。及已即帝位,政事简肃,尊儒重贤,法度文章,稍稍修立,而憔悴之民,复见升平之世。由是言之,太宗可谓明天子矣。及其务名尚功而用心于外,生事四夷而勤兵于远,则何以异于秦皇、汉武之为哉?虽然,秦皇坐招天下之乱,汉武大穷中国之民,而太宗之失,未至于此,予故曰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也。
    请略言太宗之失四事,以为君国者戒。《春秋》书公会戎于潜,说者以为御夷狄者,不一而足也。盖夷狄者,天地幽阴之气,聚于障塞之表,散于沙漠之上,故其君臣无阙庭之礼,其士民无冠带之制,先王视之,若猿狖之在山,鱼鳖之在泽也。其来不以为荣,其去不以为辱,其毁我不足忧,其誉我不足喜。而太宗溺于四夷之甘言,称“天可汗”而以临之,屈天子之贵,下从酋长之号,以徼名于流俗之间,其失一也。
    蕃夷种类,非有礼义忠信之心,慈良岂弟之意也,特屈于不得已而稽首于我,譬如鹰隼,饱则飏去。先王知其然也,投之不毛之区,置之荒忽之地,使其耳不闻中国之金石,目不覩宗庙之礼,其心冥然如圈豚笠彘,不识堂陛之上,然后奸谲之心,悖乱之计,伏而不生。此先王御夷狄之长计也太宗不察此而听四夷遣子弟入太学使之习治乱晓权数以为子孙无穷之忧其失二也。
    《黄石公记》曰:“舍近而图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而图近者,逸而有终。”先王非不知廓地万里以为广,聚四夷之财以为富,然夏、商、周之盛,地不过五千里,而夷狄之国不与焉,知其力不足以守也。太宗略取四夷之地而并置州县,使其将士更往递戍于风霜砂砾之野,河源险阻之上,万里奔命,九死一还,舍本而争末,空内以实外,其失三也。夫夷狄之性,非可以法度、风化调习之也,先王待之甚轻,责之甚简,虽有傲慢不逊,往往置之度外。周宣之时,玁狁内侵,至于太原,其事变亦已亟矣。宣王未尝投袂抚剑角逐之也,命将驱之出境而止。太宗愤高丽出不逊语以拒使者,于是戎衣亲征,涉大海,冒寒暑,至亲持戈于马上以身先士卒,吮骁将血以感厉三军。以人主之尊,而与徼外之小国争一旦之儁,败则辱国,胜则不武,其失四也。
    诚使太宗蚤去四失,而裁之以先王虑深计远之道,则庶几乎近世仁义之主;而太宗兼有之,臣故曰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也。
(选自《舍人集》)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 秦皇坐招天下之乱 虽然:即使如此
B.以为国者戒 君:君主
C.而夷狄之国不焉 与:亲附
D.责之甚 简:简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憔悴民  予犹记周公被逮
B.而太宗溺于四夷甘言   既而以吴民乱请于朝
C.空内实外  约连兵大举
D.胜不武  刘病日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亮明观点“太宗特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唐太宗的历史功过,并且通过比较阐述了观点。
B.文章分别从追求名声、遗祸子孙、驱遣将士、争胜境外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唐太宗在处理与“夷狄”的关系上存在着的严重错误。
C.本文和《六国论》一样,条理层次特别清晰,又都属于史论,以古讽今,富有现实针对性,虽立论标新立异,却洞见历史的另一面。
D.全文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既有举例论证,又有引用论证,既有比喻论证,又有类比论证,还有对比论证和比较论证,灵活多变。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此 先 王 御 夷 狄 之 长 计 也 太 宗 不 察 此 而 听 四 夷 遣 子 弟 入 太 学 使 之 习 治
乱 晓 权 数 以 为 子 孙 无 穷 之 忧 其 失 二 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务名尚功而用心于外,生事四夷而勤兵于远,则何以异于秦皇、汉武之为哉?
②诚使太宗蚤去四失,而裁之以先王虑深计远之道,则庶几乎近世仁义之主。


13.(1)B(2)B
(3)C
(4)此 先 王 御 夷 狄 之 长 计 也 /太 宗 不 察 此 /而 听 四 夷 遣 子 弟 入 太 学/ 使 之 习 治 乱/ 晓 权 数/ 以 为 子 孙 无 穷 之 忧/ 其 失 二 也
(5)①等到他谋求名声崇尚武功并在外事上多用心力,在四方各族制造事端并且在偏远之地肆意发动战争,那么这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②假使唐太宗及早抛去四个过失,用先王从深远方面考虑、谋划的方法控制他们,那么大概可以接近世上的仁义君主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