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王珪①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②东府:位于金陵城中,曾是东晋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③黍离麦秀:商纣王叔父箕子朝周时,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慨愤而作《黍离》《麦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题目中的“怀古”表明了诗歌的题材,“金陵”是地名,又称建康、江宁、石头城,是六朝古都,今指南京。
B.前诗中间二联,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但都集中反应了秋天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C.后诗颈联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前朝旧事,当年府第如今只剩几间佛寺,后庭遗曲余唱未休,让人感怀不已。
D.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两首诗都是按照“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的顺序结构全诗的。
(2)两首诗同为金陵怀古,抒情方式却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5.【答案】 (1)D
(2)①直接抒情,尾联直抒胸臆,用“凄凉”与“谁与问”表达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②借景抒情,颔联颈联选取了暮色之中烟雨蒙蒙之际,烟鸟别渚、数帆归舟、萧萧红叶、寒云压楼等景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江城秋景图(或营造出萧索寥落的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后诗:借事抒情,借建都金陵的诸国创业的艰辛和子孙败落的历史现象以及司马道子东府的衰败以及殷商旧事,表达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却又无力左右兴亡更替的伤感无亲之情,表达了对逸豫亡身、逸豫亡国的感慨思考。   

解析】【分析】(1)D项,两首诗不都是按照“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的顺序结构全诗的。前诗没有明确的思古人,忆其事;后诗,首联就写了思古人,忆其事。故选D。
(2)王珪的诗首句破题,兼点时、地。“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中间二联,融情于景,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尾联直抒胸臆,用“凄凉”与“谁与问”表达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王安石的诗前四句是一层,借建都金陵的诸国创业的艰辛和子孙败落的历史现象以及司马道子东府的衰败以及殷商旧事,表达了诗人对子孙丧失前辈打下的天下的根本原因是追求豪华、安逸生活的认识,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后两句为第二层,尾联运用典故,借《黍离》《麦秀》之歌,表达诗人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千百年来,人们对兴亡更替无能为力,而自己也只能如此,只好一切付之酒杯的伤感之情。所以两首诗的抒情方式的不同有:王珪的诗主要运用了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式;王安石的诗主要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用典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方式。
答案为:⑴D;
⑵①直接抒情,尾联直抒胸臆,用“凄凉”与“谁与问”表达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②借景抒情,颔联颈联选取了暮色之中烟雨蒙蒙之际,烟鸟别渚、数帆归舟、萧萧红叶、寒云压楼等景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江城秋景图(或营造出萧索寥落的意境),抒发了漂泊在外、思念故国的孤独寂寞之情和国家两败于西夏后对国家命运(国势衰微)的担忧。后诗:借事抒情,借建都金陵的诸国创业的艰辛和子孙败落的历史现象以及司马道子东府的衰败以及殷商旧事,表达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却又无力左右兴亡更替的伤感无亲之情,表达了对逸豫亡身、逸豫亡国的感慨思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2)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    
(3)在《鸿门宴》中,樊哙劝沛公赶紧离开项王营地,不必计较细枝末节时说:“________,________。”    
6.【答案】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顾”“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答案为: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⑵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⑶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