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借史咏怀,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其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
B. 全诗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提剑出京、易水送别、登车飞驰、刺秦惜败几个场面,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C. 全诗有详有略,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
D. 诗歌最后四句批评荆轲剑术不精,功败垂成,千载留恨,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
15. 诗歌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动作描写。“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表现了荆轲急公好义,勇往直前。(2) 侧面描写。“豪主正怔营”,侧面写出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风云变色的虎威。 (3) 环境烘托。“素骥鸣广陌”“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荆轲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4)夸张手法。“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D项,“诗歌最后四句批评荆轲剑术不精”错误,诗的最后四句,便是直截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在惋惜和赞叹之中,使这个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形象,获得了不灭的光辉、不朽的生命。作者表达的是对荆轲功败垂成惋惜之情而非批评。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使上述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从行动上再加以具体的表现。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