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的史实和材料一内容可知张之洞观点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从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的时间可知是19世纪末,结合这一时期的甲午战争战败和洋务运动破产以及维新变法兴起的史实总结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可知,对张之洞的观点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即可。
答案:(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2)影响:张之洞“中体西用”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西学为用”,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