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哪家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黄宗羲的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17.【答案】(1)孟子:民本思想或民贵君轻;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主要融合了法家的思想。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朱熹的思想:“理气论”(或理是世界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或“心性论”);认识论是“格物致知”。
(4)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解析】(1)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概括得出二者的主张。
(2)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法家的思想,主张思想上的统一。结合所学从新儒学对儒学地位的变化、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气论、方法论、认识论等角度概括朱熹的思想。
(4)特点: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原因:根据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从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政治腐化、理学僵化等角度概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