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

5.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材料提到,《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6.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 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 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 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 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魏源具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材料“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说明魏源仍有落后的“天朝上国”观念,所以魏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故选B;魏源主张“师夷长技”,并不是全面学习西方,故排除A;魏源具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不是固守华夏传统,故排除C;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而不是魏源,故排除D。
7.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这说明太平天国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B. 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构建平等自由的人间天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来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这是不符合当时国情的,B正确,A排除;绝对的平均主义是违背小农的私有性的,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8. 近代某学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 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B. 促进近代化发展历程
C. 维护了封建王朝统治 D. 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可知,学者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较大,即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作用,没有强调洋务运动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打击,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作用,而不是强调对封建王朝统治的维护,C项错误;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款民间设厂的限制,而不是洋务运动,D项错误。
9.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B.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 培养近代科技人才 D.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说洋务企业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影响。这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信息,故A错误;培养近代科技人才只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C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D错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