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8-11题。(共13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B11,不鼓不成列。”
(《子鱼论战》)
【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守门的卫士。这里指护卫官。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指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B11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师:齐师伐我     必有我师焉
  B.谋: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C.加:弗敢加也        而山不加增     
  D.故: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解析:A.军队/老师;B.谋划;C.虚夸,夸大/增加;D.原因/学过的知识。)
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报以实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10.语段(一)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句有何作用?(3分)
写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印迹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再做判断下命令,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形成对比,突出曹刿认真细致、冷静谨慎、富有谋略的性格特点。
11.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请分别概括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4分)
语段(一)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语段(二)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攻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