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循吏传》有翻译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 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 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 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 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 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 悉愈。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 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愈!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 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 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 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 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 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 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 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之短,竟去官。
(《隋书•循吏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
B.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
C.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I'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
D. 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露门学,北周中央官学。武帝天和二年(567年)立露门学,为贵族子弟学校。
B. 使君,官名,汉以后尊称州郡长官。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的“使君从南来,五马 立踟蹰”句中的“使君”指的则是太守刺史的意思。
C. 下车,指官吏刚刚到任。与《张衡传》中的“衡下车,治威严”句子的“下车”是一 个意思。
D. 扬州道,意为扬州的道路。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句中的“扬州路”的意思相同。
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辛公义在露门学读书时,每个月在皇帝面前与大儒们讲道论德,多次被人赞叹。
B. 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由于他示范亲自接触病人,而没感染,并治好了病人的病, 感化了当地人,当地抛弃得病亲人的风俗被革除了,亲人之间开始变得慈爱。
C. 辛公义任牟州刺史时,由于他德行感化不够,导致百姓犯法,使他们被关进监狱, 所以他内心非常不安。
D. 辛公义任扬州黜陟大使时,豫章王杨暕嘱托他,希望他能照顾他的下属,辛公义 没有答应,坚持秉公执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5分)
(2) 后有欲净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5分)

10. 选 B.
11. 选D.解析:“道”与“路”都是行政区划,并不是道路的意思。
12. 选C.解析:百姓犯法,并非由于辛公义德行不够。他到牟州才十多天,所以百姓犯法不是他的原 因。他说“刺史无德可以导人”,这是他自谦之语,并非真无德行。
13. 解析:(1)十几天里,辛公义把案子都判决完了,才回到官署大厅。他接受的新的诉讼案件,都 不建立案卷。(2)后来有想要打官司的人,他家乡的父老就晓谕他说:“这因为是小事,你怎么忍心辛苦 刺史呢。”

 
 
 附:文言文翻译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他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北周天和年间,他作为好人 家的子弟被选择做太学生,因为勤奋苦读而著名。北周武帝时,辛公义被征召进入露门官学,朝廷让他在 官学接受道义。(露门官学的学生)每个月聚集在皇帝前和大儒们谈论道德,辛公义多次被人赞叹,让人 感到惊奇。当时的同学们都羡慕他。
辛公义曾参军去平定陈朝,因为有战功,他被任命岷州刺史。当地的风俗害怕生病。如果有一个人得 了病,全家就躲避他。就是父子夫妻都不照顾,孝敬仁义的道德断绝了,因此得病的人很多都死了。辛公 义为此而忧虑,想要改变这种风俗。就分别派遣官员视察辖区内。凡是(遇到)有得病的,都用床铺抬过 来,安置在官署厅堂里。夏天得流行病的时候,病人有时候达到几百人,厅堂的走廊都住满了。辛公义亲 自安放了一张床铺,独自坐在病人中间。接连若干个日夜,辛公义面对着病人处理事务。他所得的俸禄, 全部用来给病人买药,给他们请医生治疗。他亲自劝他们多吃点东西,于是病人全部都痊愈了。辛公义才 把病人的亲人召唤过来,然后告诉他们说:“生死有命,与接触病人无关。你们以前抛弃病人,所以他们死 掉了。我今天集合病人,坐卧在他们之间,如果说病会传染,我哪里能不死,病人又好了,你们不要再相 信疾病会传染了。”各个病人家的子孙都惭愧地表示感谢,然后回去了。后来有人遇到病人,争着把他们送 到刺史那里,病人家没有亲属,辛公义就把收养他们。当地人才互相慈爱,这种抛弃病人的风气就被革除 了。岷州全境之内的百姓都叫辛公义为“慈母”。
辛公义后来被调任牟州刺史,到任之后,他先来到监狱中,就在牢房旁的露天里坐着,亲自查问。十 几天里,辛公义把案子都判决完了,才回到官署大厅。他接受的新的诉讼案件,都不建立案卷,他派值班 的一名副官,坐在旁边审案,如果诉讼不能尽快结案,犯人必须要被关押的,辛公义就住在官署厅堂里, 始终不回自己的住所。有人劝他说:“这个案件有个过程,你这个做刺史的为什么要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 ” 辛公义回答说:“我这个做刺史的没有好的德行可以引导人民,还让百姓关在监狱里,难道有把犯人关在监 狱里,而我自己能安心的吗? ”犯人听到这个话之后,都真心认罪。后来有想要打官司的人,他家乡的父老 就晓谕他说:“这因为是小事,你怎么忍心辛苦刺史呢。”打官司的人多半互相退让而停止打官司。
隋文帝仁寿元年,辛公义被征召担任扬州地区的黜陟大使。豫章王杨暕担心他辖区内的官吏犯法,在 辛公义还没进入扬州境内的时候,他就预先派人嘱托辛公义。辛公义回答说:“我奉皇帝命令前来,不敢徇 私。”等到辛公义来到扬州,(他对犯法的官吏)都没有放纵,杨暕就怀恨于他。等到隋炀帝即位,扬州长 史王弘入朝担任黄门侍郎,趁机说辛公的缺点,辛公义最后辞去了官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