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我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轼起于忧 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


8. C 【解析】听任
9. A 【解析】〈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o
10. D 【试题分析】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11. A 【试题分析】错误项为A,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出自苏轼被贬黄州。
12. C 【试题分析】C原文是说,苏轼上疏密奏提建议,太后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心善其言),但是没有采用(而不能用);C项表述为“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不合文意。

 
   附:【参考译文】
哲宗即位,(苏轼被)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礼部郎中。升为起居舍人。苏轼从 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 朝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苏轼说:“从前林希和我同在馆里,而且他年纪大。蔡确说:“林 希真应当比你先起用吗?终于没有答应。元祐二年,兼侍读。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 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时候,未曾不反复开导,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哲宗虽然恭敬沉 默不说话,常常很赞成。曾经读到祖宗的《宝训》,趁机讲到时事,苏轼一一地诉说:“现在 赏赐处罚不分明,善没有勉励恶没有禁止;又黄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东流;西夏攻入镇 戎军,杀掠几万人,统帅不奏报。每每出现这类事情,恐怕渐渐会成为衰亡和动乱的开端。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 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 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 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动身,谏 官说前任宰相蔡确任安州知州,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 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 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认为应由皇帝下敕书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诏宽赦他, 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而不能实行。苏轼出行外任时,朝 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慰劳很优厚。苏轼到杭州后,遇上 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 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 很多。元祐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所以 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 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 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不满一年,召为兵部尚 书兼侍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