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 聂鑫森 (1)假如,你发觉你的业余生活,时刻被一个陌生人窥视着,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唐琳眼下正置身于这样一种情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凝望
聂鑫森
(1)假如,你发觉你的业余生活,时刻被一个陌生人窥视着,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唐琳眼下正置身于这样一种情境。
(2)搬进这个崭新的吉平山庄,已经三个月了。她住在五栋三门五楼,卧室和书房,正对着四栋三门五楼一户人家的大客厅。而那个大客厅的窗口,从不拉上窗帘,因此她可以无碍地直视那个客厅里的一切:家具、电视机、墙上挂的油画……当然还有人,是一个中年男子,身板笔直,纹丝不动地站在窗前,面对着她的窗口,死死地盯着。还有一个白发妇女,或许是他的母亲,或许是他的保姆。这个男子总穿着一套军装,但上面没有帽徽和领章。
(3)唐琳可称为名副其实的白领丽人,芳龄二十八,英语专业,英语说得比中国话还流利,能直接读英文原版书,也能用英文书写各种文件,如今在一家英国人开的电脑公司里当策划部主任,年薪二十万。这样的地位和待遇,怎不让人艳羡?何况一米六五的身高,削肩细腰,鸭蛋脸,五官的位置仿佛经过精密的计算,用“绝色”二字来形容,并不过分。
(4)英国人办的公司,一切都很刻板和沉闷,比如上班必须穿统一的员工服,比如办公桌上不得摆放私人化的装饰物,唐琳很腻味这个作派。于是,一下班她就赶忙回家去。她喜欢进入完全私密化的空间,亲自下厨,然后,洗澡、化妆,在大镜子前试穿各种好看的衣服。做完了这些,再拉开书房的窗帘,或者看电视,或者读时尚小说,或者吹自小就爱吹的洞箫,可以坐着、站着,也可以躺着,很自由,很愜意。
(5)但是,对面窗前的那个男子,经常“戳”在窗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瞪瞪地盯着她这边。他想看什么?他要于什么?这个男子,应是一个窥视癖患者。她只好严密地拉上窗帘,心里怨道:你就去看这厚窗帘吧。
(6)夏天的夜晚,要到八点多钟天才黑,一拉上窗帘,红红的夕阳看不到了,院子里的花树看不到了,心上也就早早地黑了。她悄悄地掀开窗帘的一角,朝对面窥视,那个男子还站着、盯着,那目光似乎有一种穿透力,窗帘都挡不住!
(7)唐琳觉得做什么都索然无味了,全都在这个人的监视之下。
(8)这夜晚无端地长了许多。好容易挨到十一点钟,唐琳再掀开窗帘一角往对面打量,那个大客厅已经漆黑一片,窗前站着的男子也不见了。她松了一口气,拉开窗帘,打开窗子透透气吧,但马上又缩回了手,这个男子是不是躲在黑暗中,继续窥视她呢?于是,她颓丧地到卧室睡觉去,这日子真让人没法子过了!
(9)唐琳下班后,不急着回家了。回家干什么?那双窥视的眼睛让她难受。还不如和小姐妹们去胡闹,先去吃西餐,再去唱歌、跳舞,然后吃夜宵,直到筋疲力尽,再开车回家睡觉。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人仿佛总在飘浮着,找不到一个可以安静栖息的地方,或者说找不到一种“家”的感觉。她有时想:不如把这套房子卖掉,再去选择另一个新“家”。
(10)一个周末的午夜回来,洗完澡,唐琳仍没有睡意,就半躺在床上看电视。本地电视频道,正好在播一档《社区故事》的节目。屏幕上出现了吉平山庄的门坊、花圃、水池、假山、大楼,镜头突然拉近,对准了第四栋楼三门五楼的一户人家。先是出现了一个穿军装男子的背影,他直直地站在窗前;他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精致的录音机。然后出现了男子面部的特写镜头: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双眼显得很空洞,竟是一个盲人!
(11)唐琳的心突突直跳,这个站在窗前盯着她家的男子,原在部队当连长,还是一个业余作家,发表过许多散文。在一次实战演习中,他为了救战友,被炸瞎了双眼。退伍后,他开始了独特的写作生涯:口述录音,母亲整理,再一字一句念给他听;他边听边提出修改意见……一篇文章要反反复复好几遍。
(12)他的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13)唐琳看着、听着,小声地啜泣起来。
(14)她觉得对不起人家,是自己哪个地方出毛病了?防着、掖着,对天下人都没有信任了!
(15)节目结束时,画外音说:“冉明的第三本散文集 《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近日正式出版,三天后,他将在市新华书店,与购书者面对面进行交流。”
(16)哦,冉明。唐琳想:这个名字真好,冉明——眼明!她决定那一天到新华书店去,买冉明的这本书,再和他说点儿什么。还决定从明天开始,只要她在家,就大大方方地拉开窗帘,还要倚在窗前吹那支洞箫。
(17)她相信对面那双明亮的眼睛,能够看见她和洞箫里飘飞出来的有色彩的音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叙述语言平淡,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思想倾向,引发人们对自身的反省、对社会的思考。
B.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唐琳的“绝色”之美,使“偷窥”的情节显得自然真实,合情合理。
C.小说卒章显志,结尾部分有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冉明这一盲人英雄的崇敬与赞美。
D.文章结尾“大大方方地拉开窗帘”与前文“严密地拉上窗帘”相呼应,表明唐琳彻底放下心防,行文结构严谨。
8.小说虽对冉明着量不多,但其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分析冉明的形象特点。(6分)
9.微型小说长通过设悬念、加深误会而使结局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请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6 分)

7. [答案] C并非卒章显志,小说的主旨在于呼吁沟通理解,不随便以恶意揣度他人。
8.答案:①勇于牺牲(舍己为人)。冉明在实战演习中,为救战友,被炸瞎双眼。
②意志顽强(积极乐观)。冉明失明后克服困难,以独特的方式坚持创作;在妻儿离去的重大打击后仍然精神不垮。
③勤勉认真(专注坚定)。创作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反复修改,笔耕不辍,已出版三本散文集。
④热爱生活(心怀希望)。将散文集命名为《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可见其眼盲心明,对生活充满希望,
⑤富有才华(热爱写作)。在部队当连长时,就是业余作家,发表过许多散文。
(任选三点, 概括1分,分析1分)
9. (6分)
①设置悬念:因误会被对面楼男子“偷窥”(死死地盯着),唐琳感到疑惑、不自在。小说以此设置悬念:对面这个窥视她的男子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有什么动机?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加深误会:情节推进过程中,作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加深误会。唐琳自由惬意的独居生活,被对面楼那个窥视男子一再破坏(直瞪瞪地盯着——还站着、 盯着),使她更为厌烦、愤怒;而刻意强调唐琳绝色之美,更使读者加深了对“偷窥”者的误会。
③结局意外:在唐琳的负面情绪趋近极点时,一档节目揭开谜底,窥视者不是坏人而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散文家,唐琳的态度转为敬佩、愧疚,结局的出人意料使叙述别有情趣,增强了艺术张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