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202.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0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天启壬戌秋日
B.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C.征与诸葛亮孰贤               卿言多务,孰若孤
D.帝悦,皆慰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20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205.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答案】
202.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03.C
204.(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2)说的是正确的,就对朝廷有好处;说的是错误的,也对政事没有损害。
205.共同建议:应广泛地听取意见。启发: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方面来谈均可

解析
202.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当时上书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实际,皇帝厌烦。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时上封事者众/ 或不切事/帝厌之。
203.
A.秋:时候/秋天;
B.异:不同/对……感动惊异;
C.孰:两个都是“谁”的意思,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D.之:代词,他们/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C。
20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2)“是(正确),益(好处),非(错误),损(损害)”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0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并谈谈启发。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可知,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应广泛地听取意见。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译文
[甲]参考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乙]参考译文
当时上书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实际,皇帝厌烦。魏征说:“古时有人设立谤木,是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奏章,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了解得失,应当任其所言。说得对,对朝廷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朝政。”皇帝高兴了,对上书言事的人全都加以抚慰。
皇帝宴请群臣,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进献忠告,纠正我的过失,仅仅魏征一人罢了。”皇帝亲自解下佩刀,赏赐给他们俩。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说:“魏征履行仁义,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