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ù: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13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啮沙为坎穴(牙齿)
C.所宝以百数(珍藏) D.一日曝书画(晾晒)
140.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141.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________)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________)拊掌大笑曰……
1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143.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9.B
140.(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141.    处士    则    
142.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143.示例一: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
139.
B.句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啮,咬,这里为冲刷的意思。故选B。
140.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1)句意: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故断句为:遂反溯流/逆上矣。
(2)句意: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故断句为:处士/笑而然之。
141.
考查补充句子的省略成分。
第一空: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曝书画”的主语是前文提到的杜处士,故可补充为:处士。
第二空:分析语境,“见之”与“拊掌大笑”是前后连续的两个动作,故可补充连词“就”。
14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当,应当。之,代词,指石头。于,在。
143.
考查文本主旨。
根据甲文中的“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文中的戴嵩画牛,他认为牛在斗力时尾巴是翘起来的,而实际上斗力时牛的尾巴是夹在两腿中间的。据此可知,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当从事实出发,综合多方面的条件,不能想当然。
甲文中老河兵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所以才能指出石兽应放河的上游。牧童终日放牛,所以才能发现画中的错误之处。据此可知,应细致观察生活,实践才能出真知。
译文
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