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分)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1)本题要求概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属于图表信息概括试题,根据图表信息“2012年-2018年农村贫困人口由8000万下降到2000万以下。我国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表明我国的减贫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材料信息“2019年我国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表明我国脱贫攻坚继续深化,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共享发展深入推进。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材料“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减贫重心放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土地制度改革使人民群众享有了平等的土地权利,为减贫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和保障”说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土地改革,为减贫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和保障。材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减贫中的双重作用:减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扶贫攻坚计划和扶贫开发纲要相继出台”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减贫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材料“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扶贫方向实现了从广泛到精准的转变”说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真脱贫,精准脱贫。
(1)图表型经济信息的概括,做此类试题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二看图表内容;三看图表图例和注解等。“三比”:一是横向比较;二是纵向比较;三是图表与图表之间比较。 先分后总,先量后速,先现象后本质。
(2)“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