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小试卷有参考答案

                                                                                
答案:
1.(1)“女”同“汝”,你(2)“曾”同“增”,增加(3)“衡”同“横”,梗塞,不顺(4)“拂”同“弼”,辅佐
2.(1)名词作动词,行冠礼(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10)动词作名词,在国内(11)动词作名词,在国外
3. (1)成年男子(2)正确的道路,此处喻指“义”(3)兴起,指被任用(4)选拔,任用,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5)用(这些)来(6)不具备的才能(7)征验,表现(8)守法度的大臣
4.(1)①动词,能②动词,得到,获得(2)①动词,居住②名词,住处(3)①名词,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②名词,原则,行为准则(4)①动词,告诫②形容词,谨慎(5)①动词,违背②动词,同“弼”,辅佐(6)①名词,狱官②名词,知识分子的通称(7)①动词,兴起,指被任用②动词,显露,流露(8)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上文中的大道
5.(1)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2)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3)怎么,哪里(4)教导、训诲(5)这里指丈夫(6)准则,标准(7)遵循(8)集市(9)扰乱(10)常常(11)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2)了解、明白(13)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翻译句子
(1)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大路‘义’上。(2)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4)(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5)(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课文理解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他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丈夫了。(4)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只有知错、认错,才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或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作答亦可。)(5)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6)提示:围绕“物质生活富裕了,仍需要有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意识才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