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9课《枣儿》自测题 有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预习新知·知识积累
1.nie  hú  lún  chóu  chú
2.(1)qiáo  qiào   (2)掸  婵  弹
3.略
4.(1)曹禺戏剧  孙鸿(2)父兮生我  子不学  报得三春晖  三生报答轻
5. 体现了男孩儿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6.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作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  不是。剧中作为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儿的疼爱,以及他与男孩儿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7.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8.这样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9.示例:有。对于我们身边类似剧中的孤独老人和男孩,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们多一些温暖和爱护;另一方面要劝他们的亲人常回家看看,让老人和孩子感受到亲人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不会感到孤独。
拓展迁移·衔接中考
【综合应用】
1.学生认真学习报师恩
2.选(3)更贴切。因为它扣紧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3.示例:(1)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2)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3)评选自立自强优秀留守儿童。
【阅读提升】
4.从结构上看,此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情节。从内容上看,开篇交代他是个“怪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大家都不喜欢他,以及他的转变形成对比,从而为表现小说的主旨服务。
5.第二段,主要是介绍他的性格以及总是拖欠学费。“他很少说话,上学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是紧承上段,介绍他“怪”的具体表现;而“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缴”又是为下文第十八段的内容埋下伏笔,而且让读者明白了同学们冷落他的原因。所以此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内向、孤独;与下文他的表现形成对比,
第⑫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用其他人获得可乐的快乐与“把角落里的他反衬得更加孤独与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而孤独的人。作者极力地表现他的这一性格,是为了与下文的他形成对比,突出他的变化巨大,从而表现巧妙的关爱方式会改变一个人的主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7.全班46位同学在班长的带动之下,帮助一位因经济困难而准备辍学的单亲家庭的同学(他),从而使他放弃辍学念头,主动融入集体为同学服务,成为年度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
8.示例: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关爱他人是必要的,但也要讲究方法。(或:我发现善意的谎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