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说 (宋)王禹偁 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海,吾见其纳也,未见其出也。然则弥天地,更万世,滔滔百川,靡昼夜而东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海说
(宋)王禹偁
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海,吾见其纳也,未见其出也。然则弥天地,更万世,滔滔百川,靡昼夜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老子谓海为百谷,固为王矣,固善下矣。然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犹圣人之道,日用而不知。故朝夕被海之泽者,曰海之功也。何以明之?海涵虚东荒,密迩旸谷,每日浴于渊而气腾乎天,由是蒸而润者谓之露,嘘而霈者谓之雨,飞而结者谓之霜,飘而散者谓之雪,雨露之生成,雪霜之收藏,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也明矣。譬设爨于釜,盖之以盎缶,则釜未沸而盎缶已濡矣,物之小者犹尔,况大海乎?故曰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或谓大地万里,海在一隅,岂海之泽能备于天下邪?噫!海既为王矣,则以五湖为五侯,以九州为九伯,以四渎为四岳,至于池沱沼沚,皆附庸也。故五侯得以专其惠,九伯得以供其职,各以其所属土地分野,而为雨露以生成之,为霜雪以收藏之,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
故古之王者厚往薄来,以恩信御天下,不敢侮于鳏寡,况诸侯乎?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是知海不特以柔远而为尊,亦以惠物而能永。自秦郡天下,恩苦惠干,食民若蚕,吞国若鲸,六雄之鬼,馁而不祀,兆民之首,悬而不解。汉用晁错削夺诸侯,亲亲之恩絶于上,憧憧之赋疲于下,厚敛自足,多藏取亡。吁,可惜哉!以至天道用违,人心以离,春露之不滋,夏雨之不时,秋霜之不令,冬雪之不正,怨气积而为骄阳,谤言振而为迅雷,凶荒盗馑,良由是欤!
呜呼,人君者,大海也;诸侯者,江湖川泽也;兆民者;百谷草木也。人君善下,则诸侯归之;国君利下,则兆民戴之。苟有所纳而无所出,知其积而不知其施,则诸侯叛、兆民乱矣,又焉能长久乎!如是则为天下者,无于人鉴,当于海鉴。(有删改)
【注释】①密迩旸谷:密迩,靠近;旸谷,传说中的日出处。②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③四渎:古代以长江、黄河、淮水、济水为四渎。四岳:相传为羲和的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故朝夕被海之泽者               被:覆盖
B. 以恩信御天下                   御:治理
C. 是知海不特以柔远而为尊         柔:安抚
D. 知其积而不知其施               施:给予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靡昼夜而东注                 吾从而师之
   B. 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也明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 春露之不滋,夏雨之不时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物之小者犹尔,况大海乎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海说》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托物寓意,全文抓住大海“有所纳亦有所施”的特点展开议论。文章首先以“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开宗明义,然后用问答论证法论述大海“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
   B. 全文论证层次分明,思路严谨缜密,环环相扣;比喻的运用让说理更形象生动,正反对比让议论更鲜明、更具说服力;文中大量排比铺陈让文章读起来有一股连绵不绝的磅礴之气,更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C. 在作者看来,人君如海,惟有像大海一样有所纳亦有所施,方能让诸侯归附、百姓爱戴,否则便会众叛亲离。文章通过夏禹与商纣、秦朝与汉代处理纳和施的两组对比,指出惟有推恩泽于天下才能统治长久。
   D. 本文用“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的辩证观点,以海譬政,讽喻帝王“当于海鉴”,万不可“食民若蚕,吞国若鲸”,横征暴敛,重赋于民。通篇以海事、人事互为譬喻,巧妙新颖,立意高远,颇见警醒之功。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 禹 会 涂 山 玉 帛 万 国 未 闻 禹 之 盈 而 覆 满 而 溢 也 盖 所 纳 鲜 而 所 施 广 矣 商 纣 积 粟 渭 桥 聚 财 鹿 台 知 所 纳 而 不 知 所 施 故 盈 而 覆 满 而 溢 亦 宜 矣。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滔滔百川,靡昼夜而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4分)
 
(2)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4分)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1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析】(14)A.被:蒙受。译文:所以早晚蒙受大海般的恩泽。
(15)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B.助词,句中停顿。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故选:A。
(16)C.“文章通过夏禹与商纣、秦朝与汉代处理纳和施的两组对比”错误,没有将秦朝与汉代对比,是将夏禹与商纣、秦朝、汉代的做法进行了对比。
(17)“涂山”是“会”的状语后置,在其后断开;“玉帛万国”指万国拿着玉帛来朝,在其后断开;“也”“矣”也表句末停顿,在其后断开;“积粟渭桥”“聚财鹿台”都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加状语后置,分别在其后断开;“故”是表结果,一般在其前断开。
译文:所以夏禹于涂山会合诸侯,万国都拿着玉器丝绸来朝拜,没听说夏禹充盈后就倾覆,富足后就奢侈无度,或许是吸纳的少而给予的多吧。商纣王广积粮食于渭桥,聚敛财富于鹿台,只知道吸纳而不知道给予,充盈后就倾覆,富足后就奢侈无度也是当然呀。
最终划分为: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
(18)①靡:没有,不分;东:向东;海之巨者:定语后置句式,巨大的海洋;庸:难道。
译文:水流广大的百川,不分昼夜地往东注入,即便是巨大的江海,难道能够不充满溢出吗?
②上尊:对上尊重;利:使……获利;诚:确实;所谓:所说的。
译文:这样既能对上尊崇王室,对下使老百姓获利,这确实就是所说的有所吸纳就一定有所给予。


答案
(14)A。
(15)A。
(16)C。
(17)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
(18)①水流广大的百川,不分昼夜地往东注入,即便是巨大的江海,难道能够不充满溢出吗?
②这样既能对上尊崇王室,对下使老百姓获利,这确实就是所说的有所吸纳就一定有所给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