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萧红的寂寞 唐宝民 我依然喜欢寂寞的萧红,虽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69年了,但她依然不时地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7—29题。
百年萧红的寂寞
唐宝民
    我依然喜欢寂寞的萧红,虽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69年了,但她依然不时地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其经历最为悲苦也最具有传奇色彩,无论是幼年丧母的惨痛,还是长大后逃婚出走的凄惶,漂泊流浪的苦楚与艰辛,最终玉殒香江的凄凉结局,都让人为之浩叹唏嘘。她颠沛流离短促而悲凉的一生,虽饱含放逐的寂寞和孤独,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命运强加给自己的一切,勇敢地与命运做着最顽强的抗争,以不屈的精神让生命充满了壮美的情怀,完成了对于苦难的壮丽超越。
     她的文字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只是用平实的笔调白描的手法书写黑土地、呼兰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性情。那种来自底层体验所产生的痛感,让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歌,最真实地呈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文化意蕴及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渴望着生命中能拥有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爱,然而,每一次爱的经历,于她而言都几乎是一场灾难,都以遍体鳞伤而告终。她与萧军在离乱中相识相恋,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六年幸福时光,然而却没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端木蕻良短暂的感情使萧红愈发寂寞,她带着一颗残破的心远走香港。萧红病倒在香港,曾经爱过她的人都不在身边,年仅31岁便玉殒香江,孤独葬于浅水湾,可谓“叶落他乡情难酬”。
    1942年1月12日,一个美丽而孤独的灵魂凄惨地死去,“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曲终人散之后,渐行渐远的她已经定格为一个时代的背影,但她的文字和精神却向死而生,洗尽铅华,万古长存。有着为奴隶的萧红,我才感到心原来还未被生活、意志、理性熬炼成石头。
27.萧红离世69年,依然引发作者对她长久的怀念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答案】
①萧红经历苦难却依然满怀不屈的信念;
②②萧红的作品真实呈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
③③萧红对爱情无限钟情,执着地追求着爱。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问题指向清晰,文本表述明确,关键看考生能不能准确概括。是概括,不是照抄原文,不是细致分析。

28.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答案】
①萧红一生漂泊,命途多舛,情路坎坷,内心孤独寂寞,有如“奴隶”般地生活着;
②萧红对种种磨难依旧满怀不屈的信念,内心并没有像“石头”一样坚硬;
③表面萧红的文字和精神对“我”的影响,让“我”充满了对生活的感动与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答这样的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后总。划线句分两个短句,第一句是说萧红的一生像奴隶一样悲苦,第二句是萧红虽一生凄惨,但内心依然柔软,也因而感到自己的心也并未完全变得凉硬。合起来说,作者表达的是萧红的一生对自己的影响。

29.作者为什么认为萧红是“寂寞”的?请简要梳理。(6分)
 【答案】
①萧红身世悲苦,人生寂寞;
②萧红的爱多次被人遗弃,情感寂寞;
③萧红生前不被人们理解,内心寂寞;
④萧红去世时孤身一人,葬于异乡,境况寂寞;
⑤萧红身后多年无人问津,境遇寂寞。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梳理文本要点的能力。这道题可以换一种问法:萧红的“寂寞”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细心梳理并不难答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