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

8.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 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佛经译文的改动,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逐渐本土化,故C项正确。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下列属于王阳明主张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
C.“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之所发便是意,知善知恶是良知”
D.“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
9.【答案】C
解析】“心之所发便是意,知善知恶是良知”符合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选C;A体现朱熹的格物致知,B体现的是朱熹的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ABD。
10.宋代的士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觉民行道”。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 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                  B. 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
C. 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                  D. 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得君行道”强调的是士大夫对君主的期待,实现其政治理想,而明代士大夫“觉民行道”反映的士大夫对君主的失望,根据历史史实可知,明代时期内阁的出现意味着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政治体制进一步僵化,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士大夫的期待而不是市民阶层,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介绍儒学思想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得君行道”向“觉民行道”的转变不是启蒙思想引起的,故D项错误。
11.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A. 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 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C. 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生活目标”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做学问必须对社会有实用,这体现了王阳明的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故D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学习方法和功利思想,故BC项排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