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12.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12.【答案】B
解析】李贽的观点“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强调人性的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故其观点是在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点,强调个性发展,所以选B。
13.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①以礼治国主张      ②性善论       ③仁政学说      ④兼爱思想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答案】B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性善论;题干所给材料中“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表明黄宗羲推崇孟子的仁政学说,故②,③正确,应选B项。依据所学,以礼治国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兼爱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故①,④错误。
14.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C. 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D.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14.【答案】C
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
15.《日知录》序言中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东吴顾炎武。”关于自序说法错误的是
A. 反映了顾炎武谦虚谨慎的治学精神     B. 顾炎武反对治学中的沽名钓誉现象
C. 体现了顾炎武的社会责任感           D. 他的哲学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顶峰
1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顾炎武的哲学思想,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D符合题意,故选D;“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体现了顾炎武谦虚谨慎的扎实治学精神,“以正后之君子”表明顾炎武反对治学中的沽名钓誉现象,体现了顾炎武倡导务实学风和社会责任感,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6. 【答案】C
解析】A在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是由于人口流动的冲击,影响家族的稳定从而导致家族编修族谱以维护宗族的团结统一现象的发生;答案B的表述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因为即使同一宗姓内部也有贵贱之分,故宗族并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D先秦以来的宗法制度一直存在着,没有遭到重大破坏和中断,所以也就无重建之说;宋明时期儒学家用天理强化人伦关系,为后来(包含明清时期)的家族维系血缘关系、强化宗族理念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明清时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