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二)(12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颖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客有问元方:“府君③何知?”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④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⑤孝子孝己⑥,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③府君:对太守之称。④伛:弯腰。⑤放:流放,放選。⑥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人名,均侍奉父母十分孝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尊君在不(2)元方入门不顾

  (3)足下言何其谬也(4)故不相答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人期行,相委而去。

  (2)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11.下面句中的“而”字有几种意义()(2分)

  ①客惭而退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④相委而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

  A.2B.3 C.4D.5

  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表现出怎样的共同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解析(二)

  9.(1)同“否”,相当于“不” (2)回头看 (3)荒谬,错误 (4)所以

  10.(1)你的父亲和别人约定同行,结果却丢下别人自己独自离开。

  12.能言善道(机智善辩)。甲文用无礼无信回应友人的谩骂,乙文用三位高明之君放逐孝 子的例子巧妙地应答。或者知书识礼(明礼懂事)。甲文中指出客人的无礼无信,恰恰表现了自己 对“礼”“信”的重视,乙文中对太守与父亲的评价,以及对客人责难的反驳都可以看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