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

 
(八)(2020嘉兴模拟)古文阅读。
【甲】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乙】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参考译文】【甲】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 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与他同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凭借文章名扬天下。后来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书为他求情,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 , 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 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因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屏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乙】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范仲淹)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亲戚一同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每天将稀粥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范仲淹)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两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范仲淹以言事贬    (贬:批评)
B.帝延问执政 (延:邀请)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至:非常,很)
D.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苦:感到艰苦)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故 为 君 但 当 退 小 人 之 伪 朋/用 君 子 之 真 朋/则 天 下 治 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范仲淹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司谏高若讷,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死后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
(2)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
 
5.根据选文的内容和有关知识,探究欧阳修和范仲淹能成为朋友的两个原因。
示例:原因:生活经历相似从小都是孤儿且家境贫困;都是有才华的人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人格高尚都是正直清廉的人;有着相同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综上所述,所以他们能成为朋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