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胡安国传》有翻译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安国屡辞耿南仲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初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
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胡安国一直在向皇帝请假。
C.“登”本义为“升,上”,文中的“登对”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
D.“笏”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为第三名,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应诏向朝廷推荐隐逸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对他的偏见,被捕入狱接受审问,最终被无端免职。
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无意仕宦。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故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都屡辞不就。
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心忧国家;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他到访,也都是谨执笏板,端端正正地迎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国屡辞,耿南仲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初非有向背也。”
译文:                                    
                                    
(2)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
译文:                                    
                                    
10.解析:选A。本题采用排除法,并结合语境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根据语境,“于其身”应作前句的状语,“常若痛切于其身”,意为常常就像痛在自己身上,语意完整,故“于其身”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迄”指到、至,“谢事”指辞职,“自登第迄谢事”意为从考中进士到辞职,语意完整,且根据语境,“四十年”指的应是“在官”,而非“谢事”,故“自登第迄谢事”中间不能断开,且“四十年”前应断开,排除B项。选A。
11.解析:选B。“在告”是指官员处在休假期。
12.解析:选D。“迎送”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谨执笏板,端端正正”是在送别时。
13.(1)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说胡安国不守臣道(对皇上不忠)。宋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原本并没有背离之心。”
(2)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在重围之中,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敢只惦念自己的儿子呢!”

参考译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