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将《孟子》《荀子》中的段子放在一起读,有些意思。 孟子说:“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将《孟子》《荀子》中的段子放在一起读,有些意思。
孟子说:“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孟子·告子上》)他以大麦喻理,播种土地、时日相同,都会蓬勃生长,到夏至成熟了,却因土地肥瘠、雨水多寡、人工勤惰,最终收成不同。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他拿蓬草、槐根说事,蓬草长在麻丛跟着变直了,槐根浸入污水跟着变臭了,大家不再接近它了。
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思想。孔子曾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的意思是,人性本相近,因后来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孟子、荀子又有各自的发展,孟子提出了人性善,荀子提出了人性恶。但在这两段文字里,取譬说理谈到人性,孟子、荀子的观点又有相似之处。
【注】①硗:土地瘠薄。②兰槐:香草,其根为芷。③滫:污水。
(1)根据文意,简要指出孟子、荀子人性观点中的相似处。(2分)
(2)孟子、荀子是怎样继承孔子的人性观的?请你谈谈现实的积极意义。(180字左右) (4分

19.⑴孟子、荀子都重视外部环境对人(人性)的影响和作用。
⑵①孟子、荀子都继承发展了孔子“人性本相近、却因习染不同而改变”的观点。②但孟子的“相近”是人性本善,荀子的“相近”是人性本恶。
其现实的积极意义要点:①环境对人的影响;②后天对人的改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