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强化城市保洁工作,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处置,大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促进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接。通过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
材料二:
在此次调查的所有生态环境行为中,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最为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最大。超九成(92.2%)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但仅三成(30.1%)受访者认为自身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较好”。
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所以没必要分类投放”,人数分别占63.7%和59.6%;其次是“不知道怎么分类”和“不了解分类后垃圾的处理进度和结果,没有成就感”,人数占比分别为36.5%和34.5%。此外,也存在“身边很少有人分类”和“太麻烦了,没有精力”两种个人主观因素,人数占比分别为22.2%和13.3%。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
材料三:
光明智库:据近日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高度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很大。造成“知行脱节”的原因有哪些?
诸大建(同济大学教授):有人认为垃圾分类“知行脱节”是因为中国公众素质不高,需要加强教育,我不这样认为。垃圾处理走在前列的国家如日本与德国都曾遇到过类似情况。就中国现状而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众对垃圾分类信心不足,担心分了又混,热热闹闹走过场;二是公众有不适应感,认为垃圾分类过程复杂,定时定点不方便。
罗克全(吉林大学教授):如何引导全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值得深入思考。以前人们常说“扔垃圾”,现在更强调“垃圾投放”,背后折射的是理念变化。当前,垃圾分类正处于养成新习惯、摒弃旧习惯的转折阶段,虽道阻且长,但要坚信行则将至。
(摘编自《解垃圾分类“必答题”,如何得高分》,《光明日报》)
材料四: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5日报道】上海市实行严格的回收规定后,市民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帮助下进行垃圾分类。
上海市本月启动新的垃圾强制回收计划后,上海市民现在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帮助进行垃圾分类。根据严格的分类规定,上海的个人和公司必须把垃圾投入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四种垃圾桶中。
尽管上海聘请了约1700名指导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但社交媒体上困惑的居民还是要求知道如何对电池、头发、骨头上的肉、瓜子和果皮等垃圾进行分类。
为了简化这个复杂的过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7月4日在其应用软件上推出了一项人工智能功能,可以识别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用户对垃圾进行拍照后上传,这款应用程序就可以对此进行识别,并告诉用户它到底应该属于哪个垃圾桶。
【拉美社7月4日电】中国上海市政府日前开始采取一系列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措施,并将对未遵守规定的公民或单位进行罚款。
上海新出台的垃圾分类标准涉及约2400万常住居民,他们现在必须将垃圾废品分门别类地倒入四个垃圾桶中,以避免被罚款,从而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
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将继续投入213亿元人民币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摘编自《手机APP助上海市民精准分拣垃圾》,《参考消息》)
4.下列对垃圾分类工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回收利用率是衡量垃圾分类工作成效高与低的重要指标。
B.垃圾分类是国家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的一项重要政策。
C.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公众的认知和习惯方面。
D.加强对公众的素质教育是当前垃圾分类工作亟须落实的环节。
答案】(3分)A(B“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不是政策制订最重要的出发点,C“公众的认知和习惯”只是某一方面的难点,D“加强对公众的素质教育”不是当前工作“亟须落实的环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落实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工作,既有利于加快实现垃圾综合治理,也有利于改变公众对待垃圾的观念、促进国家的“绿色”增长、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B.“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等客观因素被受访者认为是阻碍自身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这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既有所期待又担忧彷徨的复杂心态。
C.外国媒体由于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对我国垃圾分类行动报道的侧重点也不同,英媒报道侧重在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场景,拉美社报道侧重在政府作为。
D.对于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高度认可、但实际行动与认知程度差异大的问题,学者们站在当前和未来的角度提出看法,有助于社会正确看待问题。
答案】(3分)B(“担忧彷徨”的心态不正确)
6.请谈谈材料中各参与方是如何积极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公众“知行脱节”的问题。(6分)
   答案】(6分)①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设施建设;②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和助民措施,推进公众习惯的养成;③企业推出便民利民产品,服务公众;④学者研究问题,帮助公众正确看待问题;⑤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并正确引导公众认识问题。
[答对3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