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①吕侍讲②《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③来七十年

(八)(2019·温州)文言文阅读(14分)
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4分)
(1) [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2) [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A.本来  B.顽固  (2)A.容易  B.交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本题考查的是“固”“易”的一词多义。解释课外的词可迁移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思。第(1)题中B为“顽固”的意思;A可联系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子固非鱼也”的“固”的意思。第(2)题中B为“交换”的意思;A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或联系现代汉语中“易”的一般含义,如成语“易如反掌”,将该释义代入句中检验。
2.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3分)
                                                                                                                
 [答案]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简述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的原因可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若不必记”是因为“人人知之”,“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的原因应从前文找,“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正因为故都沦陷,遗老都不在了,故无人了解“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需要将其记载下来,故此书“不可阙”。注意要写出“承平无事之日”“人人知之”与“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的对比与变化。
3.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2分)
                                                                                                          
 [答案]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审读题干,“根据上下文”即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推断,“联系注释⑤”即读懂注释⑤内容,抓住注释⑤中的关键信息“正自有山河之异”“相视流泪”以及王丞相的话“何至作楚囚相对”,“对泣”是对于现状(山河易主,故国不在)无可奈何的表现,据此可得出答案
4.“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5分)
                                                                                               
 [答案]示例一:累欷。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找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重读“累欷”,可以突出山河沦丧、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示例二:抚卷。陆游阅读《岁时杂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在眼底展现,手抚此书,心中五味杂陈,庆幸之中,更增感慨。而想到眼下士大夫苟安旦夕,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心情也未必常有,手抚之心痛之,叹息连连。重读“抚卷”,可以突出作者志士难寻、故国未复的悲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首先要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抚卷累欷”的意思为“手抚书卷,屡次叹息抽泣”。该句可划分为两部分,“抚卷”描写的是动作,“累欷”描写的是情感状态。重读哪一部分即为突出哪一部分所蕴含的情感,若重读“累欷”,则要结合内容分析出“叹息抽泣”的原因: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已找不到痛惜故国山河的仁人志士。若重读“抚卷”,则要分析出这一动作所表现的心理活动,为何抚卷?抚卷时的心绪是怎样的?还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参考译文]
太平无变故的时候,昔日国都应节的物品及中原的风尚习俗,人人都知道,你不需要记载下来。从战乱(金兵攻陷北宋都城,北宋灭亡)至今已有七十年,前朝经历世变的老人都已去世不在了,从这以后才知道这本书不可或缺。吕公(《岁时杂记》的作者)(编撰)的这部著作,其实是在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难道前辈吕公通晓洞悉事理,本来已经知晓有以后的日子(当下的状况)吗?然而岁月流转,一年年逝去以后,(眼下)士大夫偏安于江东,寻求对着新亭流泪(伤怀故国)的人,都不是能够容易找到的。手握着书卷,屡次叹息抽泣。庆元三年二月乙卯,陆游写于笠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