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

(四)(2019·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用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②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璧,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xiāo)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毎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2)若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答案]固:本来;若:像;尽:全、都;通:通晓、理解。
 [解析]考查文言实虚词的含义。需要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记忆文言词语的含义,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具体的含义。固:固然;若:像;尽:全部;通:明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毎小题2分,共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答: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答:                                   
 [答案](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安”、“以”各一分,句意通顺)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宜”、“省”各一分。句意通顺)
 [解析]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必须翻译准确。第一句重点词“安,怎么”“益,好处”; 第二句重点词“于:对于”“猛省:猛然省悟”。
3. 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
                                                                                                    
 [答案]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解析]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从原文中找到关于题干问题的区间,在第一段的开头部分,找出表述理由的语句“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原因是“壮年所读,不能持久”“ 幼年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幼年记忆力强,印象深刻。
4. 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理解。联系上下句,还要理解该句的意思。通过上一句“古人之书,安可尽读”可知作者认为不必也不可能读遍天下文章,不在贪多。通过“但读得一篇,必求……”可知,作者主张对于好文章要精读,熟读成诵,理解内涵,学以致用。
 [参考译文]大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时认知知识还没开导,天真纯洁,读的书即使很久也不温习,偶尔提起时,还可以背诵数行,如果是壮年时读的书,一个多月后就忘记了,一定不能长久记忆。所以六经、秦汉的古文,词语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必须幼年时读,壮年后,即使花费数倍的精力,最终就如影子和回声一样,不能持久。从八岁到二十岁之间,时间不多,怎么可以荒芜放弃,有人读书不需要的书?这时候,当时流行的文体固然不可以不读,也必须选择那些典雅纯正、道理纯正词语充裕,可以经历二三十年后没有错误、弊端的书籍阅读,像那些朝华夕落,经不起推敲的、内容浅陋无知的、荒谬邪僻失去体统、取悦于一时的作品,怎么可以在珠玉难以交换的岁月却读这样没有好处的文章呢?怎如诵读《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以及读几篇两汉丰美有文采的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宝典呢?
    我希望你们将平时已经读过的书,看作珍宝一般,一个月内,必须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怎么可以全部读完呢?只要读得一篇文章,一定要可以背诵下来,然后思考明白其内在的意义,能够使之在自己的手中运用自如,这样,人的才气就能自然地散播出来。
如果曾经读过的书,读完后完全不能举出其中的词句,那是“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词句而不能运用,那是“食古不化”。二者与腹中空虚没什么不同。你们对于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加以猛然省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